日本的滋味:異國勞工食品、國民料理、全球文化符碼,一部日本戰後拉麵史
+3

日本的滋味:異國勞工食品、國民料理、全球文化符碼,一部日本戰後拉麵史

商品編號 B043
HK$140
飲食﹒文化
有庫存
1
產品資訊


丨簡介丨

在《日本的滋味》中,作者喬治.索爾特從拉麵傳入日本的起源說起,透過官方文件、社會評論、漫畫、歌曲與電影,一窺戰後日本社會的百年變遷,以及「日本味」生成背後的階級、性別與世代關係。索爾特仔細留意歷史,點出拉麵在不同時代都有獨特樣貌,每一次的普及也都和當下的政經條件密切相關:

在1960年代經濟快速成長的時期,拉麵店是男性上班族下班後的避風港,經營小型獨立拉麵店也因此成了脫離受薪生活的創業首選。同時,安藤百福研發的日清速食拉麵上市,帶來便利的生活型態,也改變了傳統的家務勞動。進入1980年代以後,日本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,拉麵也在新興消費文化下成為全新的銷售機制,各種地方嘗鮮之旅、電視節目,乃至1994年開幕的新橫濱拉麵博物館,都彰顯拉麵既回應人們的經濟需求,也反映當下的生活景況。

但在歷史進程中值得注意的是,拉麵的異國身世讓它沒有壽司等傳統食品的文化包袱,反而能適應社會各層面的變遷,其文化形象也因此隨著一代代人因應當下的需求而填充與重建。實際上,拉麵在1990年代進一步本土化,師傅名號與製麵哲理開始被強調,甚至暖簾顏色與工作服也和禪宗文化結合而去中國化。此外,拉麵業還發展出獨特的「暖簾分」制度,讓年輕學徒可以承襲名店光環、口味與經營模式,進而獨立開業,而非依附在大企業底下。

拉麵於是被逐步改寫為充滿文化內涵的國民料理,使日本得以在21世紀重新向海外消費者呈現新一代的「日本」形象。今天,世界各地的人們享用這道料理時,所欲追求的並不只是美味,還包括聲音、思維與視覺上的「日本」。

《日本的滋味》講述的是日本拉麵的百年發展史。透過檢視拉麵從中華食品一路發展成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料理,就會發現小小一碗拉麵象徵的是對國族的再思考,蘊含的正是文化的移植與再創,至今持續牽動「日本」在日本人及世人心中的輪廓。


◎本書初版為八旗文化《拉麵:一麵入魂的國民料理發展史》


丨關於作者丨

喬治﹒索爾特 George Solt

1978年出生於日本東京,後隨父母遷至美國。2009年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,曾任教於美國紐約大學、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學等校,現為獨立研究學者。研究領域為當代日本史,主要著重於當代日本政經轉型與社會再造之間的關聯,近期的第二研究主題為當代日本的博奕史。

儲存這個產品備用
  • 搜索產品
  • 我的最愛
  • 購物袋
  • 禮品卡
Display prices in: HKD
選單
關閉​​​
誌Mall
商品分類
聯絡我們
海外訂單 / 大量訂單
PAYME / 轉數快 補寄付款證明
誌 HK FEATURE
+852 6607 6147enquiry@hkfeature.com
© 誌MALL by 誌 HK FEATURE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. 誌 HK FE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.
服務條款 私隱政策 FAQ 常見問與答 退貨政策 回報不當使用
由... 提供技術 Ecwid by Lightspeed